刑事法判解

刑事法判解杂志 部级期刊

Criminal Precedents and Interpretation

杂志简介:《刑事法判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案法理研究、‘两高’指导意见、疑难案件探讨、京西法治沙龙、冤错案件反思、指导案例汇编、司法解释研究、优秀判决选登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190
总被引量:83
H指数:4
杂志简介 收录信息 杂志荣誉 杂志特色 杂志评价 课题分析 发文刊例 杂志问答

刑事法判解杂志简介

《刑事法判解》自1999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刑事法判解》杂志学者发表主要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被害人同意;法教义学;被害人;刑法;犯罪论体系

(二)刑法;刑法教义学;刑法学;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论体系

(三)共犯;刑法;宽严相济;期待可能性;犯罪构成体系

(四)正当防卫;刑事辩护;沙龙;防卫限度;法益

(五)刑法;故意;共犯;《刑法》;法律适用

(六)判例;日本刑法;事前;不能犯;刑法学

(七)正当防卫;学说;阻却事由;防卫意思;侵害

(八)刑事政策;刑法;罪刑法定;刑事;教义

(九)刑法解释;犯罪构成;法教义学;解释论;正当防卫

(十)非法占有目的;因果关系;教义学;财产损害;财产犯罪

刑事法判解收录信息

刑事法判解杂志荣誉

刑事法判解杂志特色

1、作者简介的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所在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

2、如为基金项目,注明论文产出的资助背景,并注明其项目编号。

3、正文各层次内容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同级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正文一级标题序号用1,二级用1.1,三级用1.1.1,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

4、引征注释以页下脚注形式连续编排,翻译文章中,译者需要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说明,并以【*译注】的方式在脚注中表明;如译者对原文内容进行实质性补充论述或举出相反例证的,应以【*译按】的方式在脚注中表明。

5、编辑部收稿后对稿件进行审核,1个月内将出审稿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提出补充或者修改意见;对未采用的稿件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刑事法判解杂志评价

发文量 影响因子
立即指数 被引次数
主要引证文献期刊分析

立即指数:立即指数 (Immediacy Index)是指用某一年中发表的文章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除以同年发表文章的总数得到的指数;该指数用来评价哪些科技期刊发表了大量热点文章,进而能够衡量该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否紧跟研究前沿的步伐。

引证文献:又称来源文献,是指引用了某篇文章的文献,是对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这种引用关系表明了研究的去向,经过验证,引证文献数等于该文献的被引次数。引证文献是学术论著撰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术著述影响大小的重要因素。

刑事法判解课题分析

主要资助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留学基金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
  •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主要资助课题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XJC82000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FX02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109)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09G-01)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09SFB3014)
  •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010170)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30)
  •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12GN031)

刑事法判解发文刊例

  • 1、卷首语作者:车浩
  • 2、从“戏言逼死人命”案看客观归责的“规范之维”作者:熊琦
  • 3、被害人介入行为对因果关系的影响作者:吾采灵
  • 4、非法行医诱发病患其他疾病致死案件的定性分析作者:李凯
  • 5、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作者:松宫孝明; 钱叶六
  • 6、德国法院关于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的判例之评析作者:克劳斯·罗克辛; 何庆仁
  • 7、无过当之防卫:以指导性案例为线索的分析作者:陈兴良
  • 8、共同正犯之既遂、脱离与中止——台湾地区“最高法院”2007年台上字第2883号判决评析作者:徐育安
  • 9、共同犯罪原理在寻衅滋事案件中的运用——以被告人周金全等四人寻衅滋事引发的惨案为分析样本作者:黄卿堆; 吴情树
  • 10、持刀在公共场所刺扎不特定人案的法律适用作者:钱叶六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邮编:1000745。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